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 正文

许良元:“小课堂”上讲出“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1-05-24 资料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

追梦安农人·许良元篇


“小课堂”上讲出“大学问”

——记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许良元

日前,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在我校举行,工学院教授许良元和同事们忙得不行,一方面要做好会务工作,另一方面,他更看重赛场的“真学问”——别的高校学生都研发了什么创新设备,同行在工学专业教育教学方面有什么“真经”……

“这些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在许良元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我校参赛队伍在此次大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捧得高校“优胜杯”。

从教23年来,许良元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爱施教,站好三尺讲台,做好学生引路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安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名师,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较真的教学名师”

“恭喜大家,拿到了‘铁饭碗’!”

2019级工学院《机械制图与CAD》第一堂课上,许良元开门见山地强调这门课的重要性。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因为同学们学的是机械专业,很多人以后也会从事机械行业,所以就用铁饭碗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许良元在画图

站上讲台容易,站好讲台很难。许良元在教学工作中很较真,从教23年来,他始终把讲好每一堂课作为最高的追求,把吸引学生爱上课堂作为最大的“学问”。

“前三板斧能砍好,就成功了一半。”许良元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眼球,尤其是前几次课,“一定要吊足学生胃口,就像厨师一样,如果你做的头道菜都不香,就很难吸引到顾客。”

许良元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手势激昂,充满激情,即使不用扩音器,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种情绪感染力很强,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武磊说,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许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听他的课就像在观赏一场情景剧表演,很有趣。”

这只是许良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妙招,而打造“金课”则是他从教以来一直的追求。

工学类课程大多都是原理公式、制图,容易枯燥。“课程中涉及到许多抽象概念,理解起来不容易,如果照本宣科地来念,学生很难理解,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

采用具体化的方式来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将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上课前都会花很多时间提前把需要的图画在黑板上,有了清晰的图示,就能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把概念讲清。

许良元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他坚持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的统一,将前沿的学术理论、学科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许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枯燥的原理、公式经他讲解,总是带给我们直观、立体的体验,一看就知道做足了课前功夫。”2017级机制专业潘正远深有体会。

许良元在上课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许良元把“讲好课”这门学问放在课外,研究教学技巧,了解学生思想动向,把准学生兴趣点。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师资相对匮乏,学院安排许良元开设一门建筑类制图课程,这对于学机械出身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那段时间,许良元课下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研究专业图纸,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找建筑专业的老师请教,“我必须先让自己学会,否则怎么面对学生呢?”

走进许良元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放满了学生的作业,仔细翻看,会发现每份作业上都用红笔进行了详细批注。看似很普通平常的学生作业,在许良元看来,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及时把问题反馈下去,学生就可以有方向性地去加强和巩固。”

许良元平均每周要上12节课,每学期批改学生平时作业近500份。不管任务如何繁重,他都不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为了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变动情况,许良元制作了作业登记表,在每个学生名字的后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一次作业的成绩。“这样能够一目了然了解每个同学学习的动态。”

正是这种对教学的执着,对学生的真情,许良元的课程深受同学们喜欢。他面向全校12个专业开设多门工程图学课程,学生到课率极高,在最近10次学生评教中,获得8次优秀、2次良好。

“勤勉的创业导师”

工学院2007级车辆工程专业张军清晰地记得,2009年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比赛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参赛选手不能出去,只能临场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指导老师也只能口头指导,不能动手参与。

“现场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都有,很多组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遇到一点问题就乱了方寸。”张军这一组却有条不紊。赛前,指导老师许良元带着张军做了很多次的模拟演练,怎么分工、怎么装备、怎么分解、怎么做PPT、怎么解说……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演练。

由于出色的表现,张军团队获得本科生组一等奖。当学生捧起奖杯、挥舞校旗的那一瞬间,许良元内心特别激动:“那是我第一次带学生参加比赛,我没有让学生失望,他们也没让我失望。”

由于在工科领域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许良元被聘为学院创新创业导师。他把“这个名分”看的很重,“学院选我当指导老师,就是对我的信任。既然指导,就要真真实实地帮助学生,不能挂个名就完了,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受聘以来,许良元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历练成长。每次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许良元都会提前了解比赛的各个细节,把分工细节、操作流程、PPT汇报等内容一一列出来,制成表格,指导学生按步骤认真准备。

由于工科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参加比赛需要做机械装置实物,从设计到安装、调试,要准备很长时间。但不管工作有多忙,需要克服多少难题,许良元都会全程参与。

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孙相杰想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但对大赛一知半解,找不到方向,后来在辅导员的介绍下,找到了许良元。“一开始很忐忑,毕竟不是自己的‘亲老师’,没想到许老师平易近人,很快就拉近了距离。”

许良元在指导学生完善参赛作品

随后,从选题开始,论证技术方案、项目可操作性,每一个环节许良元都参与到孙相杰团队里,前后两个月的时间,他和孙相杰“泡”在一起,每周都会了解作品进展情况。怎么进行力学分析、成功建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良元一直给团队打气,帮助技术指导,反复演练。终于,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孙相杰团队获得安徽赛区一等奖。

“这个过程是大学期间最宝贵的财富,许老师不仅教我们做事,更教我们做人!”严谨、创新的工作态度,让今年毕业的孙相杰迅速融入工作。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前夕,许良元代表学校去组委会参加赛事解析会。为了让学生尽快得知赛事具体情况,提前准备明年的比赛,许良元回来便为学院参赛同学作了讲解指导。“许老师那天上午有四节课,下课后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了过来,讲了近2个小时”,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福对许良元的敬业精神很有感触。

除了本院的学生,经常会有其他学院的学生慕名前来,寻求许良元的帮助。只要学生需要,许良元都会欣然接受,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思路和方案。许良元还会把联系方式留给他们,有问题随时都可以联系他。

面对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许良元告诫大家,一定要沉下心来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与创新创业的关系,让扎实的学习为创新创业插上“翅膀”。

近年来,许良元指导学生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农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7项大奖。

许良元还积极与校友企业联络,共建“宝骐新能源虚拟班”,选聘支部党员担任班主任,积极把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研发成果、职业培训体系等引入校园,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提前认识企业、了解职业,引导学生在对自身、行业、职业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担当的双带头人”

下午两点钟不到,工学院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已经围满了学生,由于座位有限,很多同学都在排队,等着和许良元面对面交流。

党员工作站是工学院为了密切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于20186月建立的服务平台。建立以来,成为教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许良元,成了学生心目中的“网红”。

交流从下午两点钟开始,6点钟结束,但每次交流结束,学生却不愿散去,围着许良元问这问那。许良元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忙到晚上910点钟是常有的事。他希望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过来,拿着“答案”满意回去。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许良元还担任工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许良元同支部成员交流

支部组织委员兼纪律委员方梁菲常和许良元一起参加党员工作站活动,他深有感触,“作为支部书记,许老师真正做到‘党建服务有品牌,支部建设有特色’,利用‘党员工作站’作用,拉近了党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我们更好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次的答疑活动,许老师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这种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值得我们每一位支部党员学习。”

“将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政治堡垒,让支部党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许良元探索了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党员引领学生成才的工作模式。

许良元带领学生开展实习

每年机械工程系开展《金属工艺学》课程实习,许良元都会组织支部党员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前往企业参观学习,不断吸收先进、前沿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业务能力。课题组做田间试验的时候,许良元也会组织党员教师前往观摩、学习,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

许良元注重调动所有党员积极性,他说,“老教师们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负责把方向,提建议;青年骨干教师有干劲、有活力,负责实施各项党建活动,相互配合,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支部党员人人主动承担育人使命,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支部作用,许良元与支部党员长期坚持与受“学业警示”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主动与学习困难学生联系,主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联系接收单位,近百名学生成为这项活动的受益者。

近五年,他带领支部两次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支部,多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人申报国家自然基金、1人入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5项,国家专利60多项。

在学生毕业教学评价问卷中,不少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四年里,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中填写的是许良元。“教了这么多年,教出了很多学生,过年过节路过合肥都会来看看我,被人惦记着的感觉很好。”许良元笑着说。

(文字:尹静 曹雷 刘灿  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 张露茗 佘加枫 胡锐  图片视频:夏成云 曹雷 尹静)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农机装备应用产业技术体系| 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

Copyright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14183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联系电话:0551-65786317 信箱:ahauweb@ah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