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 |
观测点 |
支撑课程 |
权重 |
1.工程知识 |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
高等数学 |
0.20 |
线性代数 |
0.1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0.15 |
基础物理Ι |
0.20 |
机械原理 |
0.30 |
1.2针对复杂车辆工程领域问题,能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
工程化学 |
0.15 |
理论力学 |
0.25 |
热力学与传热基础 |
0.15 |
流体力学 |
0.20 |
数学建模 |
0.25 |
1.3能将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车辆工程领域问题; |
电工技术 |
0.15 |
电子技术 |
0.15 |
材料力学 |
0.25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0.15 |
汽车理论 |
0.30 |
1.4能利用专业知识,通过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复杂车辆工程领域的解决方案,完成车辆系统的设计计算。 |
金属工艺学 |
0.15 |
公差与测量技术 |
0.25 |
汽车制造工艺学 |
0.20 |
汽车设计Ⅰ |
0.20 |
汽车试验学 |
0.20 |
2.问题分析 |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与判断车辆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数学建模 |
0.15 |
理论力学 |
0.25 |
流体力学 |
0.20 |
机械原理 |
0.25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 |
0.15 |
2.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车辆工程领域问题; |
计算方法 |
0.15 |
材料力学 |
0.20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0.35 |
汽车理论 |
0.20 |
机械原理实验 |
0.10 |
2.3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研究表达、分析车辆工程问题,寻求可替代解决方案; |
机械工程材料 |
0.30 |
汽车制造工艺学 |
0.30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0.40 |
2.4能够运用机械、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及其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
机械设计 |
0.30 |
汽车试验学 |
0.40 |
创新实践 |
0.40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1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全周期、全流程的复杂工程问题,掌握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能够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设计目标; |
机械制图与CAD |
0.30 |
电工技术 |
0.15 |
机械原理 |
0.35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0.20 |
3.2针对特定需求的车辆子系统、单元(零部件),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对设计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完成关键零部件的方案设计; |
机械设计 |
0.15 |
电子技术 |
0.35 |
汽车设计Ⅰ |
0.20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 |
0.40 |
3.3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工艺流程,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
金属工艺学 |
0.15 |
汽车制造工艺学 |
0.20 |
公差与测量技术 |
0.15 |
机械工程材料 |
0.20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0.30 |
3.4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约束条件下,评价车辆系统的设计方案可行性。 |
汽车试验学 |
0.30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实验 |
0.10 |
汽车综合实验 |
0.25 |
毕业论文(设计) |
0.35 |
4.研究 |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材料力学 |
0.15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 |
0.20 |
汽车制造工艺学 |
0.20 |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
0.15 |
汽车设计Ⅰ |
0.15 |
汽车理论 |
0.15 |
4.2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利用车辆工程领域基于原理和方法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 |
0.15 |
材料力学实验 |
0.15 |
机械设计实验 |
0.15 |
公差与测量技术实验 |
0.15 |
智能车创新实验 |
0.20 |
汽车电器与电子综合实验 |
0.20 |
4.3能够运用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机械设计 |
0.30 |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 |
0.15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实验 |
0.15 |
汽车综合实验 |
0.25 |
创新实践 |
0.25 |
5.使用现代工具 |
5.1了解车辆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画法几何 |
0.20 |
机械制图与CAD |
0.30 |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
0.20 |
汽车综合实验 |
0.30 |
5.2能够恰当选择与使用车辆专业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特定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计算与设计; |
机械设计 |
0.30 |
汽车设计Ⅰ |
0.25 |
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 |
0.15 |
电子技术实验 |
0.15 |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实验 |
0.15 |
5.3能够开发或选用满足使用需求的现代工具,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
C语言程序设计 |
0.15 |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
0.10 |
汽车有限元分析 |
0.20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0.20 |
毕业论文(设计) |
0.35 |
6.工程与社会 |
6.1具有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实习或社会实践经历,能够了解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车辆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
0.20 |
机械制图与CAD |
0.25 |
汽车驾驶实习 |
0.55 |
6.2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0.20 |
金工认知实习 |
0.45 |
智能车创新实验 |
0.35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7.1能够知晓和理解车辆工程领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安全规范,具备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形势与政策 |
0.20 |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 |
0.50 |
工程化学 |
0.30 |
7.2能够理解车辆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正确评价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等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和隐患,树立“绿色制造”理念。 |
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 |
0.35 |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实验 |
0.30 |
汽车拆装与构造实习 |
0.35 |
8.职业规范 |
8.1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0.30 |
军事理论 |
0.30 |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 |
0.20 |
毕业论文(设计) |
0.20 |
8.2能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
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 |
0.25 |
金工认知实习 |
0.30 |
工程训练 |
0.45 |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0.20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0.30 |
汽车驾驶实习 |
0.50 |
9.个人和团队 |
9.1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义和作用,并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0.3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I |
0.30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
0.40 |
9.2能够理解团队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并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
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 |
0.15 |
工程训练 |
0.20 |
智能车创新实验 |
0.15 |
汽车拖拉机拆装实习 |
0.20 |
创新实践 |
0.30 |
10.沟通 |
10.1能够就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0.25 |
创新实践 |
0.30 |
毕业论文(设计) |
0.45 |
10.2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车辆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了解车辆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
形势与政策 |
0.15 |
大学英语 |
0.25 |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 |
0.25 |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 |
0.35 |
11.项目管理 |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车辆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理解机械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
0.30 |
工程训练 |
0.20 |
汽车拖拉机拆装实习 |
0.20 |
创新实践 |
0.30 |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车辆工程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汽车综合实验 |
0.40 |
毕业论文(设计) |
0.60 |
12.终身学习 |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20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0.20 |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 |
0.30 |
智能车创新实验 |
0.30 |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
创新实践 |
0.40 |
毕业论文(设计) |
0.60 |